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教学动态 / 正文

重庆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学院参与重庆市本科高校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会暨培训会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4-22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召开本科高校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会暨培训会的通知》(〔2025〕—202)文件精神,为响应教育部关于建设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总体要求,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大势,高水平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重庆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学院33名自有专任教师通过观看线上直播参加此次工作会暨培训会。本次工作会暨培训会于2025年4月22日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与重庆医科大学承办,学堂在线、网易有道、超星集团、华栖云协办,围绕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大模型与智能教学工具应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与实践等主题,邀请教育教学管理、人工智能教育等领域专家,开展专题培训。

第一阶段工作会议由市高教学会副会长黄腾蛟主持并致辞。他强调,人工智能正重塑教育形态,高校需主动拥抱技术革新,推动“教学、科研、管理、评价”全流程智能化转型。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以“融合创新”为核心,构建AI+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二是以“精准育人”为目标,探索个性化教学与智能评估模式;三是以“协同发展”为路径,加强校际合作共建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

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猛以“AI赋能教育教学新生态,人才培养系统性变革的重大路径”为主题发表报告,提出通过构建智能化教学场景、数据化决策支持和协同化育人机制重塑教育生态,并围绕课程体系重构、教师角色转型、评价机制革新及资源平台共建四大路径推动系统性变革。他结合重庆大学“AI+新工科”试点项目的实践成效,强调以AI技术驱动个性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同时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计划至2035年形成可推广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大范式”,为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刘恩梅以“以数字教材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医学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发表报告,强调通过开发交互式数字教材(如集成3D解剖模型、AI辅助诊断模块的《数字病理学》)、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如MR技术支持的“沉浸式解剖训练”)及共建“医学教育云平台”,推动医学教育内容、方法与资源的系统性升级。她提出“三链协同”路径,包括制定数字教材标准、强化师资数字素养、深化校企合作(如与腾讯医疗共建实验室),并展示实践成效——使用数字教材的班级临床技能考核优秀率提升28%。未来计划通过“三步走”战略,至2035年建成全球医学教育数字化标杆模式,为“健康中国”培养具备数字胜任力的医学人才。

第二阶段专题培训由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朱丹与市高教学会秘书长主持并致辞。

朱丹处长从医学教育实践出发,总结了第一阶段培训成果,强调数字化转型需以“精准教学、资源共享、能力共生”为内核,提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AI+医学”课程体系优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及跨学科师资协作,并呼吁高校以数字教材为抓手,推动教学场景从“知识传授”向“临床能力培养”跃升。

余志祥秘书长则立足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提出“三力驱动”战略——依托政策引导夯实基础、激发教师创新破解瓶颈、强化校际协作共建生态,并宣布由学会牵头成立“重庆高校医学数字化资源联盟”,推动课程资源、智能工具与临床数据的跨校共享。他表示,该联盟将建立统一标准与激励机制,重点支持基层院校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助力缩小区域医学教育差距。

本次工作会暨培训会圆满结束,通过智慧碰撞与实践研讨,参训教师对AI技术赋能教学场景重构、精准化学习评估及教育资源共享的认知更加系统深入,激发了运用智能工具提升教学效能的主动性。会议凝聚“协同共建、标准引领、技术普惠”共识,为重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框架。未来,期待各高校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将前沿理念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的新路径,为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